当前位置:教职员工 / 人才计划 > 李海龙

李海龙

讲席教授

0755-88018015

lihailong@sustech.edu.cn

基本概况:

李海龙,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和硕士,香港大学水文地质学专业博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海岸带地下多组分多相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2008年获湖北省楚天学者,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获国务院自然科学教育类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2022年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3/12)。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SCI论文170多篇,包括Science、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Nature Geoscience、《中国科学:地球科学》、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等TOP期刊,论文引用次数7000多次,H-指数49(谷歌学术),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2022,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专利9项。现任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曾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国际SCI学术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 副主编,《盐湖研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生物数学学报》编委、《科学通报》英文版地下水专题特邀编委(2013)。多次应邀在本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主持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重点、和面上等6项科研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

 

主要从事海岸带地下多组分多相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如下几方面:

(1)评估我国重要海湾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在理论上,以海水、河口河水和地下水中的镭氡同位素、盐度作为示踪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估计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通量的新方法,引进、分析并肯定了海底地下水排泄的再循环海水分量在镭氡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中作为汇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应用上,评估了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和大亚湾及整个中国大陆海岸带尺度的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通量、及其所携带的营养盐对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初级生产力等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评估了全渤海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营养盐和重金属对渤海海底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

(2)揭示了漏油在被污染的海滩中长期滞留的机理。通过对海岸带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和地下水动态水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把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砾石和砂砾混合型海滩被漏油污染后长期滞留的机理,部分成果在《Nature Geoscience》以第一作者发表,并作为封底介绍,被Nature News新闻和英国的《New Scientists》杂志报道,文章至今被正面引用200多次。相关成果还发表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等上,被选为“Featured Article”,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刊EOS选入“Journal Highlights”进行报道。

(3)将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结合起来,定量刻画了莱州湾、胶州湾、大亚湾、海南东寨港等中国大陆地区各地各种典型的潮间带湿地(包括红树林、盐沼、沙滩、泥滩和河口滩涂等)中地下水流场、盐分运移和营养盐的运移反应,定量评估了不同潮间带湿地的营养盐排泄通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geology Journal》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相关论文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4)用水-气二相流数值模型揭示了海潮引起的近岸土壤孔隙中气流所特有的工程和生态效应。揭示了1999年雨季香港机场路面发生的半径达数米的圆丘状拱起的原因,相关论文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并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选入“Journal Highlights”;从根部呼吸的角度定量描述了前人在《Science》上所报道的潮间带湿地植物总是在潮水沟附近长势最好的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

(5)定量解析了海波能量在滨海含水层中传播规律。完整地考虑了海潮荷载、海底淤泥等弱透水层的越流、弹性储量和上下含水层中海波的相互干涉等综合效应,从机理上解释了某些特殊情况下近岸地下水水位和海潮水位同步波动的现象,并成功应用到山东烟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和花园岛、美国夏威夷等地滨海含水层系统,拓展和改进了国际同行的工作。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相关论文曾获200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工作经历(包括现在的任职):

2021.08 ~ 至  今: 南方科技大学  讲席教授

2020.06 ~ 2021.07: 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2009.12 ~ 2020.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

1999.08 ~ 2009.11:  鞍山师范学院  教授     

1998.07 ~ 1999.08:  鞍山师范学院  副教授

1994.10 ~ 1998.07: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1.07 ~ 1994.09: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工作期间访问求学和兼职经历:

2006.06 ~ 2009.03: 美国Temple University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外方出资)

2005.07 ~ 2005.09: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4.05 ~ 2004.11: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2004.01 ~ 2011.0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博士导师

2004.01 ~ 2011.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客座教授、楚天学者

2003.09 ~ 2003.1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外方出资)

1999.04 ~ 1999.06: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6.10 ~ 1997.10: 德国慕尼黑慕尼黑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


教育背景:

1999.09 - 2003.02:   博士(水文地质学),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1988.09 - 1991.07:   硕士(应用数学),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4.09 - 1988.07:   学士(应用数学),复旦大学数学系


社会兼职:

1.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top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vironments and hydrology.  (From Jan. 2021)

2.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2018年1月起)

3.《盐湖研究》编委(2015.1-2022.12)

4.Associate Editor of Hydrogeology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IAH).  (From Jan. 2012 to 2015)

5.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 (From Jan. 2013 to 2017)

6.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An English-Chinese journal, 2005-2008)

7.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委员(2020.10起)

8.Member of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

9.Member of European Geophysical Union (EGU)

10.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sts (IAH)

11.Member of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SCE)

12.Reviewer for: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ydrology; Ground Water; Hydrogeology Journal;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SCE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Limnology & Oceanograph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获奖及荣誉::

1. 2022年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 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2022、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3. 本领域主要国际学术期刊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8年度最佳审稿人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表彰为我国自然科学教学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第2014182088号,获奖时间:2015年1月29日

5. 本领域主要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13、2014年度最佳审稿人。

6. 如下论文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时间:2014年10月。

Xia, Y. Q. (学生), and HL Li (通讯作者) (2012), A combined field and modeling study of groundwater flow in a tidal marsh,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16(3), 741-759.

7. 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8. 2008年获聘湖北省楚天学者。

9.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为学术论文类二等奖。获奖时间:2005年8月30日。获奖名称:“李海龙,滨海含水层系统中海潮引起的底下水流的解析研究。”

10. 2002年被评为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

11. 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12. 1988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本科毕业生。